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专业学位简介

  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学位

  农业硕士,代码095132/01

  1.学位点基本情况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是以土壤资源、土地资源、肥料资源、农林生物资源、水资源等农业资源,以及土壤环境、水环境等农业生态环境为主要研究与技术应用对象,以田间试验、盆栽实验、调查勘察、化学分析为主要方法,以测绘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和持续、安全、高效利用为根本任务,主要为农业技术推广专门领域培养技术与管理人才,切实增强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的支撑力。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现有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2个研究方向,平均每年招生30人左右。拥有“植物营养学”山东省“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青岛市“农村环境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在山东建立了胶州、莱西等科技小院4处。现有专任教师7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第一导师)42人(外聘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从国内外相关行业聘请了25名知名专家为第二导师(行业导师)。近年来,共承担各类课题280余项,到位经费6600多万元,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奖励15项,主参编教材13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1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9项。

  本领域以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区域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实践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在土壤改良与土壤培肥、养分资源高效利用、障碍土壤修复、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生产、农村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节水农业、典型小流域生态治理和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2.培养目标与标准

  (1)培养目标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与本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掌握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资源利用和农村发展工作。

  (2) 学位标准

  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认真负责、勤奋敬业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能热心于服务“三农”工作,具备适应艰苦工作环境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牢固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具备农业资源管理与高效利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知识和技能,能够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农业资源配置与规划、土壤改良与培肥、作物施肥、水土保持与节水、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验技能、先进技术方法、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附件1)。

  3.培养方向

  本学科的培养方向主要有2个,具体如下:

  (1)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以土水肥资源高效利用为中心,重点研究现代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下的养分循环与调控,农田水分、养分运移及其产量与环境效应,以及节水、省肥、高产为目的的高效农业生产技术。

  (2)农业环境保护:围绕农业资源利用和现代集约化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防治与技术推广应用,开发如何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以及保护农业生态平衡的综合措施与技术。

  4.基本要求

  (一)学习方式和学习年限

  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二)课程学分和课程考核成绩要求

  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11.5学分,非学位课≥ 19学分。学位课≥70分为合格,英语课程≥65分为合格,选修课程≥60分为合格。

  专业实践(含实践研究及报告)6学分,要求累计在校内外实践基地的时间不少于12个月,实践实训可采取顶岗方式进行,可结合进行论文研究工作,实践研究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三)其他要求见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标准。

责任编辑:张艳

Baidu
sogou
Baidu
sogou